新聞中心
聚焦全國兩會2021: "十四五”時期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完善傳統服務保障措施,為老年人等群體提供更周全更貼心的服務。推進智能化服務要適應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讓智能工具給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礙。健全幫扶殘疾人、孤兒等社會福利制度,提升殘疾康復服務質量;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精心籌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保障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span>
全國兩會中關于“適老化”的提案/建議目前已經覆蓋智能應用、智能終端、公共交通、社區、家庭等產品和場景,同時有委員、代表指出,幫助老人克服“數字鴻溝”應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共同推進。
全國人大上海代表團:關于加快制定《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議案
上海代表團首次以代表團名義提出議案和建議共4件。代表團議案之一是關于加快制定《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上海代表團建議,將制定《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列入202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中,促使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早日出臺,為促進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高質量發展提供法律保障。代表們表示,加強無障礙建設正是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發展理念的生動體現。
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總裁周云杰:讓老年人跟上數字化的“腳步”
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總裁周云杰提出了《關于讓老年群體享受到數字化智慧化便利的建議》,提議建立適老化智慧家庭產品和服務供給體系,讓更多老年人享受數字化便利。
周云杰建議,“研究編制面向老年群體的智慧家庭場景的產品和服務標準,并形成相應的標識認證體系,對滿足標準的智慧家庭適老產品和服務進行認證,實現產品推廣目錄進一步拓展;融合智慧家庭與適老化的多樣化需求,出臺稅收優惠、資金支持等相關政策,支持在老年人口占比較高的城市,開展智慧家庭居家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工作,打造老年人居家生活新模式。”
全國政協委員廳長周嵐建議:軟硬并重,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江蘇省委主委、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周嵐建議,將無障礙環境建設作為“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宣傳和文化、發改、民政、建設、自然資源、交通、城管、工信、殘聯、老齡辦等多部門聯動形成合力,“軟硬并重”加大推進力度。
軟件方面,要將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作為衡量城市文明程度、高質量發展水平的重要內容,加大宣傳力度,讓全社會關心、支持、監督無障礙建設環境的真正落地落實。
特別建議充分發揮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對城市的重要導向作用,加大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測評權重,測評內容從關注新建項目拓展為同時關注改造力度、從關注工程建設拓展為同時關注維護管理,更加重視結果導向,以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在城市中的實際可達方便程度為重要衡量。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適老化電子產品應與時俱進
鄭秉文建議,除了財政補貼購買智慧健康養老產品的行為外,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對智慧健康養老等相關適老化電子產品進行政府采購,可參考醫保藥品招標采購制度,將用得著、用得好、用得多的電子產品進行集中采購,讓更多老年人可以享受到性能卓越、價格實惠的健康養老電子產品。
此外,對于生產智慧健康養老產品以及適老化產品的相關提供商和電子企業,鄭秉文建議,企業應從市場需求出發,切實解決老年人的實際需求,推出好用的爆款產品;他建議,政府通過給予這些企業一些相關的稅收或者是政策支持,激活和發展該市場,進而形成具備自主創新能力的龍頭企業,鼓勵企業推出有代表性的、受歡迎的適老化產品,造福老年人。
全國政協委員歐宗榮:創新方式推動既有住宅進行適老化改造
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正榮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歐宗榮向2021年兩會提交“關于推動社區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提案。
歐宗榮主要從五方面提出建議,以推動社區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持續提升社區養老服務品質,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形勢,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
一、強化老有所“養”,持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推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二、強化老有所“助”,持續加強社會各方力量整合,助力完善社區養老體系。積極推進智慧養老,推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在養老服務中的深度應用,充分借助科技力量、信息手段,創新社區養老服務產品,不斷提升老年人服務體驗。三、強化老有所“醫”,持續深化“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新模式。四、強化老有所“依”,持續推動社區養老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五、強化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持續推動社區老年教育、社區文化活動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高曉笛:加快公共交通適老化進程
“老年人群獲取社會資源、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渠道之一就是公共交通出行服務,我國需要認真對待老齡化進程給公共交通出行帶來的問題和壓力?!比珖f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高曉笛在提案《關于加快公共交通適老化進程的建議》中呼吁。
高曉笛建議,因地制宜地將有條件的直排式公交停靠站改造成港灣式??空?,最大限度提升市區道路的通行能力,緩解交通擁堵;對不具備改造成港灣式公交站的,采取適當加長站臺或采取分設站點的方法,分流部分公交線路到新設站點。
對城市新建市政道路的公交??空荆邥缘呀ㄗh,以“無障礙化”“適老化”為建設標準,滿足輪椅、拐杖等助行器的通過性和上下公交車的便捷性和安全性,站臺導視系統和公交車報站系統要滿足低視力老人獲取信息的便捷性和準確性,設置老人休息座椅,提高老人出行的舒適性。
高曉笛還建議,提高公交線路規劃設計的合理性,增加社區巴士線路,減少車輛換乘次數,增加老人出行安全和出行便捷。